深入底层理解这个世界的归因原理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基础知识。那就是数学是构建在这个世界的底层,从数学发展出来了很多理工科的分支,比如物理、计算机、化学、生物等,建立在数学基础上面。而计算机其实是数学上面的一种机器,它的名字叫做图灵机。现实生活中的计算机,是数学里的计算机,在我们这个世界,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建造的。类比软件行业领域的知识,就是现在的电子计算机是数学的计算机在我们这个世界里面的落地实践。
你看,由于上面讲了主观能动性,因此本文的推理不是完全严格的推理。会随着世界上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产生的随机事件来进行影响的。笔者先讲讲笔者的情况,笔者从初二靠着兴趣摸入操作系统领域,到2021年一路摸爬滚打,才了解了分布式系统的内容。后来有个同事说没有业务是无法提升的。那我就思考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明显,(2021年)电子计算机是数学的计算机在我们这个世界里面的落地实践。未来的计算机还有量子计算机,DNA计算机等等。他们都是计算机。在硬件层面就已经是实践了,那么在上面的软件层面也必然是综合这个世界所有随机事件的实践。我们需要结合头脑风暴,自然同时也要结合实际的业务场景,去思考它的原理。这也是所谓的自驱力驱动技术。这个自驱力非常主观,可以是兴趣、可以是实际的业务场景、可以是技术人员之间的讨论等等等。也就是我们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必然是要从底层开始思考起来的。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公司喜欢面试底层的原因。因为你底层知识掌握的越牢固,上层知识调用底层的调用链必然更轻松。工作效率更高,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必然会推动人类构建更为复杂的系统。
为什么Windows会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操作系统?他也不是一开始就设计这么复杂的,而是软件的复杂度可以和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发展互相匹配,齐头并进。这就迫使我们需要明白一个事实: 光是理论研究没有用,软件行业会变得空中楼阁,光有产业化也不行,会变得重复劳动没有效率。因此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本质特点,就是编程,编程就是对这个世界具体的问题,运用数学的类比、递推,结合其他领域体系,再次进行类比、递推,不断地达到人类认知水平上限的过程。而Windows和Linux刚好符合这个条件,因此世界上的流行操作系统只有这两个。
笔者靠着兴趣自驱,发现这么多年来,唯一一个不能靠兴趣突破的领域就是操作系统。因为非常奇怪,为什么越底层的软件,越复杂呢?其实是因为越底层的软件,产生的时间越早,接收的随机事件也更多,互相裹挟着技术进行发展了。
因此IT行业内的唯一的明珠,那就是数学领域了。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说数学、数据结构和算法是如此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学习顺序其实是反着来的,越难的我们越先学了,但是大学老师不会考虑到实际的随机事件,过于理想化,所以说很难讲的清楚由现在生产力水平发展出来的理论是怎么个样子的。
但是大学老师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思路,就是从数学这一层,运用数学逻辑思维去推导出上层软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比如分布式系统的集群,实际上就是参考操作系统的多线程、多进程等等,多线程,多进程,就是根据硬件设计来进行参考,硬件设计,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限制的。也就是这是个逻辑闭环。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领域的知识,这个必须要求至少在行业内写了50年代码以上的人才能做到,也就是Linus,Windows的开发者们,或者是中本聪等。
走的太深入,才会发现其实自己什么都不懂,因此我们要节省有限的精力,去投身在我们自己的自驱力上。但是笔者认为靠着兴趣的自驱力,是能够在这个行业内走的更远的。
未来路途漫漫,愿你归来仍是少年。软件行业领域需要靠自驱力和技术结合,齐头并进,不断探索实现,没有捷径。没有银弹。开源也好,公司也好,都是实现这个方法论的过程。
Tags : 本文未设置标签
所有原创文章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您可以自由的转载和修改,但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并且不可用于商业目的。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
已有 11 条评论